<<
首页 > 联盟动态 > 项目简报 >

联绿集团建筑垃圾资源化3.0模式解决城市建筑物拆除“后遗症”

时间:2018-09-29 10:55:54    点击:
\
       随着拆除机械作业的轰鸣声,位于昌平区阳坊镇的一座建筑物顷刻间变成一堆“废墟”。随后,作业车辆在“废墟”中连续作业,将建筑垃圾运送至联绿技术建筑垃圾资源一体化工厂进行资源化处置。这种方式是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的一次生动案例,展示了城市建筑物拆除后的高效资源化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城市建筑拆除“后遗症”。
       据现场负责人介绍,此次拆除的建筑物建筑面积近三万平方米,拆除后将产生约两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以往建筑物拆除后施工方对其中的可利用构件进行回收,剩余的部分被运送至填埋场进行简单填埋处理,而此次选择拆除后直接运送至联绿资源化工厂对其进行资源化处置,一方面能更快的腾空拆除场地,进而提高拆除效率,另一方面也省去寻找消纳场,降低拆除成本。
       根据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调查包括显示,前述方式为建筑垃圾资源化1.0模式,即:以现场移动设备处置和填埋为主,没有形成被市场认可的商业模式。这种方式不仅会造成大量资源被浪费,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污染环境,最终造成“垃圾围城”现象,形成城市发展的“后遗症”。除了建筑垃圾资源化1.0模式之外,随后出现的2.0模式,即以固定设施处置为主,资源化率一般在80%以下,且未资源化部分产生严重二次污染,盈利模式以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撑为主,没有补贴不能正常运营。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方式主要是1.0模式向2.0模式过渡,而世界发达经济体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模式正在从2.0向3.0过渡。建筑垃圾资源化3.0模式,以固定设施处置为主,资源化率平均在95%以上,资源化过程基本实现污染物达标,盈利模式可以不再依靠政府补贴而进行市场化运营。
       此次拆除后的建筑垃圾是采取业内最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3.0模式对其进行处置。建筑物在被拆除后,随即被运送至联绿技术建筑垃圾资源一体化工厂,建筑垃圾经过计量称重进入工厂后,也就开启了重新利用的过程。此后,垃圾会进入存储车间存放,“消毒降尘区”会对建筑垃圾进行第一次处理,让其变得更加“干净”。随后,建筑垃圾在“一体化工厂”内经过分离分选工艺技术,对其不同的物质进行精确分类回收,在分别加以利用。如,采用风力分选方式对建筑垃圾中的轻质物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轻质物能源转换系统,将建筑垃圾中的木材、废旧塑料等物质通过高温裂解转化为可燃气;采用智能砖混分选机依据色谱、质谱、光谱和相机成像原理进行物料种类识别,通过电脑程序软件设定分选物料类型,并控制气压大小定向识别分选,再经过微粉车间对建筑垃圾中的红砖进行深加工,生产出微粉,重新用于建材制造中;建筑垃圾中废弃混凝土块通过一级破碎、二级破碎、筛分等工序后,采用均化、颗粒整形、筛分、粒度级配、性能调整等技术和工艺设备,对废弃混凝土物进行深加工,生产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不同性能和规格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将这些再生骨料应用于再生混凝土的制造中,不仅能从降低生产成本,更能节约天然石材的开发,从而优化生态环境。
       此外,由于传统的资源化方式不可避免的造成二次污染,而联绿技术资源化3.0模式将处置和利用两个关键部分通过多种环保技术进行融合,因而能确保资源化过程环保达标率百分之百。据联绿技术资源化工厂负责人介绍:联绿集团开发的LLS-3.0高效节水系统和成LLC-3.0型高效降尘设备系统。其中,高效节水系统循环处理废水30吨/小时,实现生产用水高效循环利用,有效降低循环水蒸发损失和地下渗透损失,快速脱水比自然过滤脱水节约时间24小时以上,减少水分蒸发大于1600吨/年,万吨耗水率小于65吨。该系统具有实现系统自动化运转、改变絮凝剂方式以及在原浆池内加装爆气泵等多项创新;高效降尘系统的粉尘气体处理量≤10000立方米/小时,空气流速0.5-4m/s时,净化大于0.005μm的颗粒物,净化效率达 95%以上,气体粉尘排放量满足并超过工业行业标准水平,完全满足环保要求。
       另据介绍,借助互联网的兴起,联盟的一体化项目已经开始4.0模式的设想与研究,即在3.0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3个100%的技术标准与水平,再生产品附加值更高、更绿色环保,并能通过“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在该一体化项目的中控室,数字化的控制模式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已经初现端倪。不久的将来,工厂将能通过‘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施工、数字化制造、网络化融合、智能化生产与管理,将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生物技术、3D打印技术进行高度融合。

版权所有:建筑垃圾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京ICP备120345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