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联盟动态 > 重要公告 >

资深专家学者们聚焦联绿技术国际领先的垃圾处理技术

时间:2016-05-17 13:42:28    点击:
资深专家学者们聚焦联绿技术国际领先的垃圾处理技术
    5月11日上午9点,原建设部总工程师、院士,中国建筑产业联盟筹委会主任许溶烈;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工业环保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屈志云;中国硅酸盐协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专委会主任教授级高工谢尧生;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水泥科学与新型建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海建等一行专家学者来到联绿技术考察调研。\
 
    在北京联绿技术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展厅内,85岁的许溶烈时而紧握住讲解人员的手,时而细细观摩着各式各样的绿色再生产品,一连串的问题条理明晰,环环相扣。作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曾经的总工程师,许溶烈是业内颇负盛名的老专家。
    从195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土木系至今,在60多年的漫长时光里,他的目光和牵挂未曾离开过我国建材行业的进步和发展。面对传统建材行业饱受“三高一低”诟病,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严峻形势,发展绿色建材势如破竹,且蒸蒸日上。北京联绿技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率先于2014年12月攻克了全球领先的建筑垃圾100%资源化的技术难关,打通了绿色建材全产业链上的最后一环。联绿技术一体化工厂年处理150万吨的建筑垃圾,不仅缓解了环境负荷、节约土地资源,而且也节省了天然材料,处理越多,节约就越多。通过将建筑垃圾进行100%资源化,真正做到将建筑垃圾“吃干榨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变废为宝”的奇迹。\
    许溶烈在再生骨料、再生活性微粉、再生混凝土复合料、垃圾土陶粒成品、3D打印材料、透水砖等展示品前一一驻足,不时发出赞许的声音。“这是由建筑垃圾制成的新型建材,正是具有轻的特性和功能,受到了国家大剧院吊顶在施工中的青睐。”,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许溶烈微微俯身,用双手掂了掂,“果然是很轻的嘛”。
    事实上,联绿技术的建筑垃圾绿色再生产品品种繁多,并且随着技术研发的进一步深入,将会产生更多的绿色产品。而追求百分之百的资源化,正是意味着追求建筑垃圾处置中的高附加值,让每一方建筑垃圾都得到最有效的处置。资源化程度越高,附加值也越高,从而化更多的“腐朽”为“神奇”。建筑垃圾100%资源化亟待尽快推广,不知不觉中,时针已经指向中午12点半。囊括了建材行业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许溶烈一行依然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之中。“技术问题我就不多说了。”
\
     座谈会上,许溶烈一开口就表达了对联绿技术工厂建筑垃圾处置技术的肯定。“建筑垃圾资源化不能单由一个厂来干,要重视发展和推广。这就需要国家政策的出台。政策到底怎么给,我觉得要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许溶烈一针见血,指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作为一大新兴产业尽快推广开来的重要性,而这恰恰是目前联绿技术以及整个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事实上,环保理念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不可逆的潮流。2015年12月,联绿技术也作为唯一一家中国的绿色建材企业亮相巴黎气候大会,响应着全世界低碳发展的呼吁和诉求。
    去年9月,工信部和住建部联合印发《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要求以建筑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为重点,加强再生建材生产技术和工艺研发,提高固体废弃物消纳量和产品质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从一个示范性项目到全国性的推广之路却是举步维艰,荆棘密布。尽管联绿技术一体化工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保价值,然而建筑垃圾100%资源化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短期内很难收到经济回报。而政府补贴性政策的缺乏,国家标准迟迟没有出台,大众循环利用环保意识的欠缺等等,这些都是阻碍建筑垃圾百分之百资源化快速发展和打开广阔市场的桎梏。\
    路漫漫其修远兮,而不积跬步也无以至千里,这同样适用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事实已经证明,城市发展再好,垃圾问题不处理是不行的。”许溶烈忧心忡忡。“联绿技术作为一个建筑垃圾处置的示范项目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许溶烈告诉记者,而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作为生态工厂,如何解决好工厂可燃气燃烧的气味等问题还得做进一步的钻研。
    毫无疑问的是,尽快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推广,正是许溶烈参观联绿技术一体化示范工厂后的殷切期望。而老一辈工程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作为新兴产业的培育,对绿色建材的快速发展,对全行业转型升级的拳拳之心都令人动容。

 

 

版权所有:建筑垃圾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京ICP备12034573号-2